返回博客

Indie Kickoff第一个月的总结

作者: One Point Star

独立开发,不是离开体系,而是重建体系

Indie Kickoff第一个月的总结

从9月20号开始,将主要精力投入做独立开发者,到现在已经过了一个月。

有一个点需要重点提出,自从投入精力到Indie后,发现工作不再内耗,而是非常愉快地、自驱式地去工作。

那么我都做了些什么呢,分三方面展开:

学到了什么

Cursor写代码:

之前写代码都是用ChatAI的方式,但这样有个最大的痛点,AI无法拿到你所有的代码,即上下文,导致写的代码,Copy到IDE后,总是需要调试很久,但用了Cursor这个AI Agent后,整体效率提升了几倍。

一些心法:

独立开发者行业的很多前辈总结的心法,之前也都总结过,最重要的一条:独立开发者的本质是在做软件的生意。一切以这个来建设吧。

不要焦虑,要有韧性。

刷手机改为刷书。

学到的知识实在太多了,那么用它都做了些什么,或者有哪些产出呢?

做到了什么

产品矩阵:

完成了3个站的上线,并有了一定的用户。这个算最有成就的地方吧,当每天看到不断有新用户时,感到写的代码真的有价值了。

产品矩阵成果

知识库创建:

使用飞书创建知识库,将体系建设起来。目录结构基本按照软件的开发流程来搭建,围绕产品、研发、运维、运营的工作流来展开。

知识库结构
工作流程

代码仓库:

使用Github,支持Public和Private,Github自从被微软收购后,基础能力加强了很多,一套自动化的流水线足以支撑小团队的初期了。

部署平台:

选用Vercel,免费的额度足够支撑前期的运营了。

技术栈选型:

前端Next.js, 后端Python,框架选Fastapi。

需求来自哪里:

按照行业内的方法论,主要是3个思路:

  1. 记录生活中的痛点,主要以自己和周围的人容易抱怨和吐槽的场景为主;
  2. 竞品不足的地方,去看App Store上的评论,记录用户吐槽和差评的场景;
  3. 关键词的挖掘,尤其是新词。

思路1和思路3用的比较多,思路2接下来会引入。生活中的痛点已经记录了约54条,在做的需求有5个左右。

需求挖掘

关键词挖掘主要依赖的工具是Similarweb、Sermush、Google Trends。

如何运营:

由于主要是要拿Google搜索的排名,因此运营的重点在Google权重高的一些网站,基本梳理出来:Github、知乎、Youtube、Reddit、Twitter,除了Reddit被严格限制外,其它基本已经进入状态。

运营其中一个最重要和基础的点是创建外链。主要两类方法:

  1. 在Similarweb或者Sermush上寻找竞品网站的外链来自哪里,然后对应去创建。比如来自UGC的内容,评论等,对于关键词"text generate image",Google排名比较靠前的website: https://deepai.org/machine-learning-model/text2img, 它的其中一个反链来自https://andrewpoon.org/nyc-meets-ai/the-big-apple-meets-ai的一个评论,那么如果你在做"text generate image"的SEO,也同样可以去这里进行下评论,推广你的网站。
  2. Google上搜索对应的关键词,看排名靠前的竞品会被哪些网站导流,那么到对应的网站上去确定它的外链方式,并对应去创建外链即可。
外链建设方法1
外链建设方法2

未来规划

接下来的一个月,主要是三方面重点投入:

需求挖掘:

按照上面提到的3个思路去展开,但需要有一套完备的校验体系,这样才能提升产品成功的概率。

运营增长:

外链建设是首当其冲,虽然Google一直强调,好产品在它的PageRank算法中才会有优势,但是外链作为一个产品冷启动的前提,属于重中之重。接下来团队的每个人都会花时间去做这块的运营。

Claude Code:

用了Cursor之后,觉得写代码已经取得了新范式的升级,但看到对Claude Code的评价后,下决心一定要将其尽快用起来,升级整个研发的工作流。

以上就是这个月的主要总结,下个月我们继续愉快地展开工作吧。

标签:

indie hackermonthly-summaryproduct-developmentoperational-growth